籤詩:
是指向神佛求籤擲三允杯後,得到的籤詩文句。
籤詩上面的文句,由於多以詩歌、四、五、七言等詩句來表達,所以稱為籤詩。
目的是作為自己與神明對話工具,或者是國運簽、家運簽、公司機關行號....等群眾、團體的吉凶運簽。
傳統寺廟常會設置給信眾問卜用籤,求到籤三允杯後,取得相應的籤文,就是由神佛給你或大家的「答案或提示」。
由來:
漢朝時方士預言吉凶的讖緯,到了唐末五代,許多廟宇將預言吉凶的詩刻在籤條上,民眾祈禱後抽取,自行抄寫回家,亦可持籤條請廟方人員解釋。此種籤文常作為神明與信徒的對話。
之後,道教信徒大量運用,根據西元9世紀間的《玉壺清話》記載,求籤活動已甚為流行,後來甚至將籤詩範圍擴大解釋至所有預言,例如推背圖。 現今的廟宇中籤條大都一分為二,籤筒上的籤條只寫著番號,再依照番號去取籤詩紙片。 祭拜後,不同地區或廟宇的信眾會以不同方式取得籤文。籤文多半不附於籤上,這情況下又有「取籤詩」的步驟。 以臺灣的廟宇為例,籤文印於尺寸通常為12-15cm長,4cm寬的白色或粉紅色薄紙。港澳地區的籤文則多印於粉紅色或黃色的紙上。日本的籤文多印於白紙上。 來源:維基百科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籤文 |
- 解籤事件簿
- 暫無標籤